学院新闻

做美食、知节气、懂中国——国际教育学院举办“感知中国”第二课堂文化体验活动

2022-11-30 12:19:40 点击:[]


为进一步推动“感知中国”国情类品牌课程和第二课堂建设,强化国情教育,培养知华、友华、助华的国际学生,2022年11月16日,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与后勤处联合举办了“感知中国”第二课堂——“舌尖上的中国节气”文化体验活动。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距离中国人日常生活最近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什么节气吃什么东西,是中国人源于古老农耕文明的重要传统习俗。从日月、星辰到大地、舌尖,遇“节气”而制“美食”是中国人对于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方式;从食材、调味到烹饪技法,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精神追求。本次文化体验活动,旨在通过“文化+实践”的体验方式,让中国“二十四节气”走进国际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做美食中知节气,在知节气中懂中国。

本次活动以“白露”为主题,由博园餐厅主厨汪照翔师傅现场教授国际学生学做“拔丝地瓜”与“葱油秋葵”两道节气美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本、硕、博国际学生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活动。

活动结束后,国际学生在采访中纷纷讲述了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图左乌兹别克斯坦籍硕士研究生马特 图右伊朗籍硕士研究生吴河娜)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充满了兴奋和喜悦。我不仅学会了做两道中国美食,而且学会了背二十四节气歌。这首歌谣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传达着中国人对于自然、时间与人生的理解,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伊朗籍硕士研究生 吴河娜)

(图左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芮诗 图右孟加拉籍硕士研究生瑞可布)

“非常开心参与‘舌尖上的中国节气’文化体验活动。我跟着厨师学习了制作有关白露节气的两道美食——“葱油秋葵”和“拔丝地瓜”。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具体、更形象的认识,了解到中国人在不同的节气会制作不同的美食,这种饮食传统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智慧’。这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参加下一次活动了!”(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 芮诗)

(刚果金籍博士研究生卡夫提)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知识。不仅老师的知识讲解生动有趣,美食的制作环节更让我惊喜万分!我非常喜欢烹饪的过程,每道工序都有内在的原理,工序之间既有先后顺序又相互配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人与天地相和谐的生活态度。这次活动让我深深地爱上了中国美食,更爱上了中国文化!”(刚果金籍博士研究生 卡夫提)

(图左也门籍硕士生卜兆坤 图右朝鲜籍硕士研究生李青)

“这是我上研究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很高兴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如何做葱油秋葵和拔丝地瓜。尤其是拔丝地瓜,在我的国家没有相类似的菜,我真的很难想象一碗糖和一个地瓜会做出什么特别的味道来。原来它甜而不腻,还能拉丝,是一道艺术与美味融合得恰到好处的美食。但是如此的美味的菜肴,却并不需要很复杂的烹饪方法,我觉得‘相宜’二字大概就是其中的精髓吧。食材与烹饪手法相宜,生活与自然万物相宜,这大概就是‘节气’背后的中国智慧吧。”(朝鲜籍硕士研究生 李青)

(佛得角籍本科生纳丁)

“中国人用美食来庆祝节气,这是一个与自然关系非常紧密的传统。在这次活动中我也结识了一些中国同学,我向他们讲述了一些我的国家的文化传统,他们也为我解答了一些关于中国的有趣问题。沟通和交流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认知与了解,这是我在活动中的最大体会。”(佛得角籍本科生 纳丁)

据悉,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规划并实施“一主线、四结合、五融合”的“145”工作方案:“一主线”即致力于培养“知华、友华、助华”的优秀国际学生,“四结合”即学生培养方式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学历和非学历生相结合、长短期项目相结合、第一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五融合”即在学生培养方面形成中外学生相融合、国情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留学生培养与学部学院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招生与校友相融合。通过深度打造“感知中国”国情类品牌课程和第二课堂,强化国情教育;通过五大品牌资源建设,即一流课程体系、品牌课程、精品课堂、“感知中国”第二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实施“三优”计划:即“优师、优学、优课”,强化“教”与“学”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次“舌尖上的中国节气”是汉语言教研室、学生事务办公室与后勤处“博园餐厅”共同策划和组织的系列化“感知中国”第二课堂文化体验的重要活动,是学院强化来华留学教育的重要实践。







上一条:国际教育学院举行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招聘分享会
下一条:国际教育学院第三十二期国际教育讲坛顺利举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