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简报>>正文

实验室两支团队获评校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2021, No.9(Total No.352)

2021年07月26日 17:52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推动新时代我校研究生培养教育水平和导学团队建设,7月19日下午,学校在伯川图书馆报告厅举行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评审会。共有来自16个学部(学院)的20支优秀团队参评,最终有5支队伍获评优秀导学团队称号。运载学部两支团队(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团队、生物与仿生力学团队)获评校优秀导学团队。

本次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评选活动浓厚了学术文化氛围,增强了研究生导师育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对形成“尊师重教、敬业爱生、教学相长、和谐互助”的导学文化起到积极作用。下面领略一下学部入选优秀导学团队的风采:

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团队

团队风采:王博教授团队入选国防科工局“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共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工程师1人。该团队主要围绕航空航天结构强度分析、结构优化与可靠度评估、计算力学前沿算法、先进结构实验力学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在复杂结构力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方面实现国际领跑。团队参与主持两机重大专项、国防973项目、JKW基础加强计划项目、科技部青年973项目、装备预研项目等系列国家重大项目。近年来,团队与航天一院一部、航天三院301所、航天三院31所、航空工业601所、中国商飞上飞院、中国航发商发、中国航发606所等国内重要航空航天装备研制总体单位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并围绕多型运载火箭、飞行器、发动机等装备结构自主研制开展了大量联合研究,尤其为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减重1145公斤,使装备运载能力、射程大幅提升,获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取得了显著的军事和社会效益。团队坚持十年形成了“暑期短期课程”、“双导师制”和“驻所培养”相结合的科研育人模式,经过该科研育人方式的全方位训练,该团队培养的研究生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辽宁省特等奖、全国航天运载器新概念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第五届国际应用力学前沿会议学生优秀海报奖、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奖励90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13项、校级54项。近五年,该团队培养的毕业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毕业生72人,大多数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校或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船重工、中国航发等军工集团的总体设计单位,并相继成长为教授、副教授、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工程组组长、高级工程师,成为各单位的年轻研究骨干。


生物与仿生力学团队

团队风采:吴承伟教授团队目前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工1人、在读研究生合计51人(包括8名留学生)。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导学团队。团队长期坚持40字建设理念:立德树人、思政为先;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创造环境、鼓励创新;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亦师亦友、团结奋进。整个团队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团队导师以身作则,立德树人、思政为先。鼓励研究生承担各类社会工作、加强奉献意识,共有14人次获得校级以上社会工作荣誉称号。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爱好,集体讨论做出个性化培养计划,在论文选题上团队内部具体指导教师与研究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寻找个体与团队耦合最优解。研究生培养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注重激发研究生的钻研热情,以兴趣驱动出创新性成果。确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导师坚持换位思考,对于有心理问题苗头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实施多方位关照,有效解决相关案例16个,其中心理问题案例6人。团队研究生共有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奖、3人获得辽宁省优博论文奖、3人获得辽宁省优硕论文奖,123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或奖学金。团队研究生共有122人次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称号或奖学金。近五年,团队研究生2人次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1人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党员标兵,6人次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党团干部,7人次被评为校优秀团员;2名博士毕业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3名博士毕业生获得了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3名硕士研究生获得了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奖;8名硕士生获得开云平台首页 优秀硕士论文;3篇博士论文作为主要成果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马国军、周平、孔祥清);3名硕士研究生2017年获得国际仿生学会研究生仿生设计大赛二等奖;10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教育部学术新人奖、16人次获得钱令希奖学金、2人次获得中国船级社等奖学金;9人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6人获得大连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近五年来研究生作为骨干授权与申报的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合计33项, 其中有6项第一发明人为研究生,2项专利技术已经获得应用,发表SCI收录论文63篇。


上一条:极地装备冰载荷与结构安全性完整性研究需求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21, No.10(Total No.353)下一条:“2021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论坛”顺利举行——2021, No.8(Total No.351)

关闭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开云平台首页   邮编:116023  电话:0411-84708393  电子信箱:lsai@dlut.edu.cn
版权所有: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开云平台首页 N维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