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先锋
    榜样先锋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榜样先锋>> 正文

    【选树科创先锋】“学术之星”二十四小时——赵猛

    2023-02-06 点击:[]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这是“学术之星”赵猛同学的座右铭。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策林》一文,意思是,思考的时候要谨慎,做事的时候要勤劳。在科研过程中,慎思与勤行缺一不可。在规划研究路线、实验步骤等方面一定要谨慎思考,这样才不会错过可能发现的新现象;同时也要多行动,将想法转化为实际,才能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一起走近赵猛同学的24小时吧!


    一、个人简介

    赵猛,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王福吉教授,发表或录用SCI或EI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6篇(一、二区期刊论文5篇,TOP期刊论文1篇);进行国际、国内特邀会议报告2次;授权专利17项,其中美、日、欧等国家与地区的国际专利7项,国内专利10余项。作为负责人成立“精工利刃”创新创业团队,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科研成果已转化落地,突破了Y20、C919等重点型号的瓶颈难题,事迹和成果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此外,获十二校联合机械工程论坛优秀报告、开云平台首页 优秀研究生、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晨怡励学奖学金等。


    07:00 AM

    一天之计在于晨,赵猛同学保持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的生活习惯,之后进行洗漱,会在刷牙的时候播放前一天的新闻总结,关注一下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在上厕所的时候,会阅读一下已经关注的公众号推送,看一下前沿的科技成果。

    08:00 AM

    完成洗漱后,赵猛同学会在8点之前准时到达教研室,开始一天的科研工作。首先,他会先看一下ResearchGate上关注的学者和期刊最新刊发的内容,对有必要的文献进行整理。然后根据前一天晚上做出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始工作。一般会在上午找个时间,与师弟师妹们进行科研情况、实验计划和后续研究规划的详细讨论,大家进行科研上的碰撞,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建议大家一定要克服拖延症,很多时候,时间挤一挤就会有的。

    12:00 AM

    赵猛同学一般会选择和大家错峰吃午饭,避免排队和拥挤占用时间。午休是必要的,“中午不睡、下午报废”的情况使赵猛同学养成了在中午进行休息的习惯,他的午休一般会选择13:30到14:00之间的时间。在这里,赵猛同学也给大家一个建议:千万不要沉迷手机,尤其是短视频,该吃饭、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快点行动,不要回来了就坐在那里开始刷短视频,一刷起来可能半个小时就没了;而如果这段时间用来休息,头脑将会更加清晰,人也会变得更加自律。

    14:00 AM

    在放松自己的头脑后,赵猛同学会开始下午的科研工作,主要是进行安排好的实验和测试。

    18:00 PM

    一般会和女朋友一起吃晚饭,然后和父母进行简短的视频,分享一下今天遇到的新鲜事。回到教研室后,继续针对一天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多个学科问题,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记录总结,实现新技能的快速掌握、新领域的快速了解,这是一个博士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此外,赵猛同学会在这个时间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他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尽早掌握Origin、Image等基础软件的操作,同时要尽量多交流,特别是导师和师兄师姐交流,他们的很多经验和技巧都是可以令我们节省时间的,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攀登。赵猛同学开始选课题的时候,曾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不知道如何下手,内心十分焦虑,脱发很严重。导师王福吉教授知道这个情况后,经常会找赵猛同学聊天,一起讨论技术细节,一点点地引导他解决问题,将大问题拆解,分析关键内容,抓住主要矛盾,然后进行逐点击破。在导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下,赵猛同学进入到了科研的大门里。

    22:00 PM

    在这个时间段,赵猛同学会对一天工作进行总结,对照早晨的计划进行检查,对自己的一天工作效率进行检验,看看是否全部完成了,因为针对一个计划来说,没有检查就相当于没有制定。科研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突发情况,这时候就要分析一下原因,看看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同时在回去的路上也会观赏一下校园,看看有哪些新的变化,记录下身边的美。

    24小时番外篇

    在科研之余,赵猛同学也用适当的休息实现劳逸结合,加快科研效率。每周日上午的组会结束后,去打个篮球出出汗可以使头脑更加清晰,换个思路很多时候就会有新的想法;同时也要积极出去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因为学术会议往往能比期刊论文更早地公布创新成果,同时这也是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展示出去的好机会。这样,参加学术会议既可以看到学术前沿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把自己过去的工作进行梳理,并接受很多同领域研究者们的意见,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研究。


    二、问题互动


    问题1:赵猛同学,您是做了很多工程上的工作,能给我们讲一下您具体是如何做的吗?

    赵猛同学:我做的很多工程上的工作,其实也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我刚进组的时候,王福吉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权,是可以自己选方向,然后和老师进行讨论的。但当时我刚成为一名研究生,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主要还是以完成任务为主。得益于学校和学院的平台,在组内前期资源的积累下,我们承担了一些航空工业的项目,可以有机会实地去制造工厂看我们国家装备制造的过程。还记得,当时我第一次出差去沈飞的时候真的很受震撼,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我们的战斗机和运输机的制造过程,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研究内容的应用价值,感觉到自己的研究简直是太有意义了!虽然,以前也听别人讲过,但是讲百次不如看一次,这里也建议大家多去看看自己的科研成果的用途,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树立科研信心,增强热爱程度。我就是这样将工程和科研联系到了一起,后续做的很多工作也是面向工程需求开展的研究。


    问题2:您觉得读博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赵猛同学:我觉得读博主要收获是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读博期间可以有很多机会锻炼自己,例如我做的方向主要是加工,在读博期间有导师、师兄师姐的把关下,可以在有错误或者迷茫的时候进行反复的修改和讨论,同时老师还给了很大的容错空间。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第一次写论文的时候,我的师兄付饶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我,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修改,我第一篇文章上,他足足给了256次批注,当时真的感觉能遇到这么好的师兄是自己幸运。他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在细节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写作、论文和实验技能上都有很大提高,这也为我现在的成果提供了基础。同时,在大工读博有很多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很多同行业的院士、总师等科研人才。此外,我读博的时候也了解到了学校的很多科研和实践平台,像我所在的机械学院就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我们可以以这些平台为依托,与合作的企业进行工程合作和技术交流,了解成果落地需要做哪些工作,丰富阅历。


    问题3:您接下来有什么规划?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赵猛同学:这个吧,我将自己的规划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我的长期目标就是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面向国家装备制造的需求,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一直以实现这个目标为长期规划。短期目标是将手里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尽快投出去,然后安心准备毕业的事情;还有就是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准备结婚。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尽快进入科研节奏,理顺思路,多发论文、多申请专利!


    三、总结感悟


    专访最后,赵猛同学表达了自己对导师的感谢,并且希望大家,一定要开心科研、阳光快乐生活!做对社会、家庭都有意义的新时代青年!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既要有优秀的科学理论创新能力,也要有良好的技术实践能力,赵猛同学在科研活动中不仅注重认真观察,谨慎思考,而且有非常好的动手能力,因此才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果。希望各位小研们也能如赵猛同学一样,通过不断提升技能,取得创新突破!


    上一条:【选树科创先锋】“学术之星”二十四小时——赵亚锐下一条:【选树科创先锋】“学术之星”二十四小时——周宏儒

    关闭

    联系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版权所有:开云平台首页 党委研工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