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校长也会有一千种对待教育的憧憬。

我一直这样对老师、家长和孩子说,凡事不要太过功利,人生就是一个淡定而从容的过程。

教育也一样,它就是一份坚守,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守得一寸之心,守得云开见月明;教育就是一种成全,成全学生的未来,成全自己的人生;教育就是一类审美,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教育就是一场修炼,修诚心结善缘,升华生命;教育就是一朝相遇和陪伴,用初始之本真对待他人,用初始之热情对待工作,在相遇与陪伴中给予他人和自己以幸福的愿景;教育就是一次旅行,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小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让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充满挚爱和深情。

教育应该是美好的、智慧的,是从心所欲而不愈矩的。它展现的不应是僵化的说教,而应是深情地唤醒,它承载的不应是冰冷的思想,而应是温暖的人心。

愿我们学校的孩子少一些世故,多一份童真;愿我们身边的老师少一些倦怠,多一份热情;愿我们的家长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清醒;愿我们的校园少一些戾气,多一份温馨。

我希望我们大工附校培养的孩子,未来不仅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也能成为一个挺立的、大写的——人。

—— 王 东

“破案”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3 点击:[]

“老师,王蕊的200元钱丢了,正在教室里哭呢!”我正在往教室走,班长急匆匆地向我报告了这一情况。我了解后知道:她的钱放在书包里,上间操前还看到钱在那儿,可是间操回来后钱就不翼而飞了。

200元可不是小数目,再说我刚接这个班,如果不能及时查清情况,丢钱的孩子一定非常难过,家长也会抱怨班主任管理不善,更可怕的是拿钱的孩子一定会由不安转为幸灾乐祸的,对班级、对学校呢……我不敢往下想了,必须马上“破案”。可是,怎么破呢?我调查了半天都没有线索,再看看坐姿端正的孩子们,个个表情很镇定,察言观色一番还是一头雾水。怎么办呢?大发雷霆,吓唬他们一番,或者是全班搜查一遍?不行,这样会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电视报纸上老师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不能鲁莽啊。

正当我束手无策之时,脑海里突然闪现出我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于是,我便真诚地在课堂上讲了这个故事:法国有一个伟人叫卢梭,他在少年时代为人帮佣时,曾趁乱偷了主人家的一条漂亮的丝带。主人追查时,他拒不认账,还反诬是女佣玛丽永拿来给他的,结果玛丽永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被辞退。卢梭因此逃脱了当时的惩罚,但他却从此遭受了无休止的良心的谴责,直到晚年,这一深深的愧疚仍然埋藏在他的心底,使他郁郁终生。经过痛苦的选择,他把这件事写进了他的《忏悔录》,公之于世。从此,他心灵的痛苦才得以解脱。

故事讲完后,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顿了一顿,平静而亲切地说:“孩子们,在老师眼里,你们就是一片片洁白的雪花,老师多么地希望,你们永远都那么的晶莹,没有一点污染。一个人难免犯错误,但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当你把200元钱占为己有,虽然会获得暂时的满足,但是心灵上的阴影将像一条小蛇一样缠绕着你,会折磨你的一生,使你的一生难以得到安宁……”

同学们一个个涨红了脸,教室里更静了。我相信,这时候,铁石心肠的孩子也会被感动。我转念一想,如果学生能真正地从心灵深处改正错误,我又何必非得“破案”不可呢?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错误,不是更好吗?于是我又对学生说:“老师相信,这位拿了钱的同学一定是一时糊涂,老师更相信,他一定有改正错误的勇气!所以老师不想破案,只希望他能改正错误。老师发给大家每人一个信封,请你们带回去,如果你没有拿钱,就请你整整齐齐地折一张白纸放在里面,如果你拿了钱,就请你把钱放在信封里,老师明天早晨准时在这里收大家的信封,记住信封必须是密封的。老师等你们的好消息!”

下课铃声响了,我的内心难以平静,副班主任目睹了我“办案”的经过,她担忧地说:“要是到了明天,就没人承认,你怎么办啊?你这不是在赌博吗?”我没有回答她,但我深信,为了保护孩子幼小而脆弱的心灵,我的“赌博”值得!

事实验证了我的判断:第二天清晨,我收到了43个密封的信封,其中有一个信封中,装着200元钱,还夹着一张不大的字条:“老师,谢谢您!”更值得高兴的是,从那以后,班里再也没出现过“失窃”案件,“太平盛世”一直到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母校。

那个记忆深处的“破案”,时常提醒着自己:尊重是打开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信任是走向心灵之屋的一扇大门,真诚是建造心灵之厦的一樽基石,要带着对生命由衷的敬畏,走进孩子们的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