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正文

共推一流专业建设 同促新文科发展

—— 新文科与一流专业建设推进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2-12-31 作者:纪芳、范婧仪

为进一步引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推动新文科建设,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12月30日,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主办的新文科与一流专业建设推进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举行。会议邀请开云平台首页 教务处处长刘志军教授、人文学部部长李伦教授、人文学部党委书记李鹏教授,各兄弟学部(院)教学副部(院)长及人文学部所有本科专业的系主任、副系主任与其他教师共40人参加。与会教师基于人文学部一流专业与各学部新文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就“新文科”与“新工科”的建设经验展开分享探讨,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交流、学科交叉协作,凝聚新文科建设共识。

会议由人文学部副部长武文颖教授主持。武文颖教授着重介绍了学部在专业综合改革、基础教研室和教学团队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高质量教学科研支持建设、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培优建设等目标下开展一流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大家为促进文科专业内涵式发展、提升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能力积极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会议主题为一流专业建设推进会,下半场会议主题为“新文科”建设研讨会。

开云平台首页 教务处处长刘志军教授为研讨会作开幕致辞。刘志军教授指出,此次会议不仅仅是推进文科建设的有力举措,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绝佳契机。刘志军教授分别从重塑学科体系、改革专业教育、建设挑战型新课、打破院系藩篱、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五个角度总结了新文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应当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和融汇创新,在新知识、新知识、新经济、新业态的引领下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才能提升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国家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与水平。

公共管理系主任刘毅教授从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开云体育nba +社会服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部分对公共管理一流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分享,一方面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比较竞争方案、课程思政一流课程培育计划等专业师生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以东北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网络建成等实际案例呈现公共管理系在搭建多方协同育人平台载体上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指出在国家级一流课程维护支持不足、核心竞赛传帮带组织等工作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未来的完善与改进方向。

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王爱玲副教授结合《高级新闻写作》、《电视编辑与制作》、《计算传播学基础》等专业课程的产出实际,介绍了当前新闻与传播学系在新文科赋能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与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创新实践,并将不断探索多主体授课、跨专业协同、文工深度交流的新文科建设方式,持续促进现有师资教学科研实力提升、进一步凝练“理工”特色、持续扩大专业及学位点整体影响力。

哲学系主任徐强副教授指出,哲学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基于“爱智明德、交叉融合、哲学为本、科技助力”的培养理念,以“四维融合”为突破口,形成“一根本四融合”的培养路径,通过对“体验式教学理念”、“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发掘与实践,着力探索以“哲学为本、科技助力”为明显特征的哲学一流专业建设的“大工模式”。

中文系主任王玉春副教授从整体布局、多措并举加强建设,优化创新、持续推进专业建设,厚积薄发、一流专业建设成效,奋楫笃行、建设国家一流专业四方面汇报汉语言文学一流专业建设成果,对中文系立足于大文科视野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资源、重经典强写作、深化研教结合的情况进行说明,不断夯实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强化文学鉴赏与写作能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长李伦教授以“加速跑、向未来”为主题,就学部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学部一流专业建设推进情况作总结。李伦教授强调,2022年人文学部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跨专业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这有赖于学部各位老师的智慧与汗水,也离不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部学院的支持。他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谈了学部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认为一流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才培养,学部将尊重规律、勇于探索,高度重视一流专业建设长效目标与短效目标的辩证统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综合素质高的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下半场“新文科”建设研讨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宇新副教授以“四新”建设的核心内涵为出发点,结合我校新文科建设的实际方案,作题为“计算思维赋能 助推新文科建设”的主旨报告。王宇新副教授首先对计算思维的理念进行阐释,认为把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表述成为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形式的思维过程已经成为了社会环境中必须的要素,人、机、物协同的分布式认知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认知方式。在计算思维的培养方面,按照专业教育层次、通识教育层次和创新教育层次因材施教,培养起学生对计算思维的正确认知、促进计算思维的有效融入、践行多学科协作和人机物协作,真正做到计算思维的贯穿式融入。此外,王教授也以“电类创新实践课程”为例,介绍新工科携手新文科的交叉融合情况,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原有文科专业深度融合,探索“人文+X”的跨文理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副部长郭艳卿教授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人才全面发展,而拔尖的工科人才必定要拥有人文社科知识的积累,才能够更加行稳致远。唯有将细化、割裂的多重学科进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专创融合,用工科的技术结合人文的思考,打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吴振宇教授以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为例,提出应将大广赛、互联网+等竞赛作为文科培养考察、评价的方式之一,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在多方联动与支撑下进一步细化前期谋划与具体布局,发挥各方优势;同时,应加强大创团队的复合性,鼓励工科与文科的学生跨学科组队,以期达成更好的成绩。

创新创业学院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姚翠莉老师以一线教师的视角,结合《计算传播学》的授课情况进行跨学科教学的经验分享。在课程授课中,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着力解决传统授课中“重教师授课、轻学生成长”的问题,通过多个项目的设定和交叉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的兴趣培养,帮助学生达成理科技术与文科思维的统一。

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于辉教授以建艺学院的新文科建设实践为例,强调一流专业的建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新能力。这种新能力一方面在于“新”,另一方面在于“升级与改造”,面对科技的提升发展与社会的升级改造,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不同专业的差异化定位,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摒弃课程体系中的落后部分、积极引入新尝试。

建筑与艺术学院达妮莎副教授以《信息设计》课程作业完成情况为例,认为不同文科专业同学在就业方向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国家数字文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文科教育更要真正做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课程内容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调整,着力培养学生对图形、符号的设计与使用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系主任刘斌教授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的合作为基点,指出在当前跨学科的合作中,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克服了地域、年级上的困难,实现了思维的碰撞,而“交叉”势必成为未来学科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佳绩。

数字媒体技术系张荣明老师从《设计技术》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出发,认为课程设置应符合开云平台首页 的层次,也要契合当前社会的需求,以游戏制作能力为主要培养方向,帮助学生明确游戏制作的整体流程、实现全角度项目内容的覆盖。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李鹏教授指出,人文思考、科学知识、社会综合实践能力是构成人才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当前不同学科的聚类与融合同样致力于打造高质量、高素质、高能力、高实践的精英人才。新文科也是高文科,我们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培养文科朝着精品的方向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源于信息所产生的动力。数字产品、艺术产品、竞赛产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离不开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李鹏教授强调,教育工作者应打破专业的壁垒,共同打造高水平的跨文理工科复合型人才。

在会议自由讨论阶段,赵团员、李英杰、王芳菲、王群等一线教师积极发言,畅谈会议感悟、交流教学心得,共同为新文科背景下的一流专业建设建言献策。

最后,武文颖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表示应以今天的主题研讨为契机,不断强化政策引导、推动深化改革、优化育人体系,坚持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至此,新文科与一流专业建设推进研讨会圆满落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