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党委书记

性别:男

毕业院校:日本广岛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船舶工程学院

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办公地点:综合实验二号楼412房间

联系方式:0411-84706091,13898403510

电子邮箱:liugang@dlut.edu.cn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刘刚,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1月出生。1996年6月和1999年3月于开云平台首页 船舶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4年9月于日本广岛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开云平台首页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党委书记。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水面舰艇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船级社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分委会委员,《中国舰船研究》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Ocean Engineering,Thin-walled structures,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强度安全理论与损伤评估方法研究。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工信部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GF项目5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项。

在教学方面,主讲的研究生课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团队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主讲一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有限元分析》,曾获开云平台首页 教学质量优秀奖(青年奖)。

主要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强度理论

2.焊接结构疲劳蠕变断裂等损伤机理与评估方法

3.深海超高压环境下结构安全理论与方法

4.极区超低温环境下结构安全理论与方法

5.金属夹芯复合结构损伤机理及评估方法

6.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近5年负责的国家级项目:

1.“极地环境下船体结构复合损伤演化规律研究”2021.1-2024.12

2.“船体典型复合连接结构疲劳损伤演化及失效机理研究”,2020.4-2024.4

3.“钛合金疲劳蠕变损伤”,2019.1-2020.12

4.“深潜器耐压壳体结构蠕变与疲劳耦合损伤机理及寿命评估方法研究”,2019.1-2022.12

5.“深海浮式结构物安全评估技术研究”,2018.8-2021.12

6.“模块化基地建设关键技术”,2018.11-2020.11

7.“基于裂纹损伤监测的船体结构强度评估技术”,2016.11-2020.10

8.“平台结构安全控制技术”,2016.3-2020.12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

所在团队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结构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基础理论、数值方法、软件实现与实验技术的创新性研究,解决实际工程学科前沿问题,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家相关工业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与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证。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博士研究生16人和硕士研究生73人。 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腐蚀防护、船舶与海洋工程新概念设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环境载荷与动力响应、结构全生命期强度与安全评估。近年来,自主开发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防腐系统数值模拟优化设计方法,并研制了集成化软件系统,与国际前沿水平同步,国内唯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工程应用成果;在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牵头完成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中,完成了“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腐系统数值模拟优化设计”任务,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平台防腐系统数值模拟优化设计被列为获奖成果中13个创新点之一。在创新性海洋工装备研究方面,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5件、美国专利3件,发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已有多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相关的创新性概念受到业界关注。建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

    Baidu
    map